雷达信号分选算法探讨:基于脉间参数与多参数联合

需积分: 49 60 下载量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419KB PDF 举报
"这篇文档主要探讨了基于脉间参数特征的雷达信号分选技术,包括基于雷达PRI的分选、序列差值直方图SDIF、PRI变换算法以及可视化平面变换算法。此外,还提到了多参数联合的分选方法,如多参数关联比较算法。" 在雷达信号处理中,分选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用于识别和分类不同来源的辐射源。分选依据的参数主要包括频域、空域和时域特性,如载频频率、脉冲到达时间、脉冲宽度、脉冲重复周期(重复频率)以及信号到达方向等。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表征雷达信号的特征,并为后续的信号分析和跟踪提供基础。 在基于脉间参数特征的分选中,首先介绍了基于雷达PRI(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的分选。此方法通过计算TOA(Time of Arrival)差值的累积直方图来估计可能的PRI值,然后进行脉冲序列搜索。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最优门限设定困难以及在脉冲缺失时可能导致谐波误判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序列差值直方图SDIF被提出。它只处理当前级的TOA差值直方图,提高计算速度并检测谐波,以减少虚假检测。但这种方法会丢失部分能量信息,影响分选准确性,并且门限设置依赖于信号复杂度,可能不适应密集的电磁环境。 接着,PRI变换算法被引入,它通过TOA序列的复值自相关积分映射到PRI谱上,以高精度估计PRI值,同时抑制子谐波干扰。这种方法对于PRI抖动的信号也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但不能有效地处理PRI组变和编码等复杂雷达信号。 此外,可视化平面变换算法根据PRI的变化规律来分选信号,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适应多种复杂体制的雷达。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滤除噪声和虚假点,并且需要大量的脉冲采样数据。 最后,多参数关联比较算法结合了DOA、RF、PW等多个参数进行比较和分组,通过内容可寻址存储器进行存储。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识别信号,但需要预先设定参数范围,且需处理噪声和数据量的问题。 雷达信号分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算法和技术,每种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分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