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89S51单片机4×4矩阵键盘识别实战与程序设计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554KB DOC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针对初学者的单片机实验教程,着重于4×4矩阵式键盘识别技术。实验目标是使用AT89S51单片机的并行口P1来连接键盘,其中P1.0-P1.3作为输入线,P1.4-P1.7作为输出线,通过矩阵结构来检测和识别每个按键。实验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包括: 1. 硬件电路设计: - 建立硬件连接,将单片机的P3.0-P3.7与键盘的C1-C4、R1-R4端口相连,以读取行线信号。 - 将P0.0/AD0-P0.7/AD7与数码管接口相连,确保单片机能控制数码管显示按键编号。 2.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 矩阵键盘利用行线和列线的组合来识别特定的按键。行线固定连接电源,列线通过按键连接到地,按下的键会使得对应的列线接地。 - 程序通过扫描列线来判断是否有按键被按下,结合行扫描和列反馈信号来确定具体的键位。 3. 程序设计: - 实现了4×4矩阵键盘的扫描算法,通过不断检查P3引脚的状态,识别按下键的行值和列值。 - 通过条件转移指令(如CJNE)判断列线的状态,根据不同的值存储在KEYBUF寄存器中,从而识别出具体的按键编号。 4. 程序流程: -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定义了KEYBUF存储区,并设置了主循环(START)来持续扫描按键。当检测到按键按下时,程序进入不同的分支,根据按键列值更新KEYBUF,并通过跳转(LJMP)至相应的按键功能处理部分(DK1)。 5. 程序实现: - 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位操作(ANLA、XRLA)和条件转移(JZ、CJNE)来简化列线的检测过程,同时通过延时函数(LCALLDELAY10MS)来防止按键抖动。 这份实验不仅帮助学习者理解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还锻炼了他们的编程和硬件连接技能,对于单片机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实用且深入的学习材料。通过实践这些实验,初学者能够提升对单片机I/O控制和数据处理的理解,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