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导航系统:从50年代到21世纪的发展与应用

需积分: 12 6 下载量 1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59KB PPT 举报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分类与功能、优点与缺点以及应用现状" 惯性导航系统是基于牛顿力学定律的自主导航技术,通过高精度的陀螺和加速度计来获取运动载体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进而计算出位置、速度、姿态和航向等关键导航参数。这种系统无需依赖外部信号,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全天候工作能力。 发展历程中,惯性导航技术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 1. 50年代,液浮陀螺仪的出现,标志着惯性导航的初步形成。 2. 60年代,动力调谐陀螺仪(DTG)提升了陀螺的稳定性和精度。 3. 80年代,环形激光陀螺仪(RLG)和光纤陀螺仪(FOG)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4. 90年代,振动陀螺仪的使用,使得小型化和低成本成为可能。 5. 进入21世纪,微机械电子系统陀螺仪(MEMSG)的诞生,推动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微型化和集成化发展。 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载体的线性加速度。 2. 稳定平台:保持传感器的稳定,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导航计算机:处理来自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据,进行积分运算。 4. 控制显示器:显示导航信息,供用户读取和操作。 惯导系统主要有平台式和捷联式两种类型。平台式惯导通过机械平台保持传感器的固定方向,而捷联式惯导则直接将传感器与载体固联,简化了系统结构。 惯性导航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隐蔽性:不受电磁干扰,适合军事应用。 2. 全天候工作:在空中、地面、水下均可正常工作。 3. 提供多种信息:位置、速度、航向和姿态角数据准确且连续。 4. 高数据更新率和良好短期精度:保证了导航的实时性。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1. 长期累积误差:随着时间推移,定位误差逐渐增大。 2. 初始对准时间长: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 3. 设备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平民应用。 4. 无法提供时间信息:需要与其他系统结合获取准确时间。 应用现状广泛,惯性导航系统已深入到战术导弹、战斗机、航天器、民航飞机、舰船和潜艇等多种领域,成为现代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不可或缺的导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