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IB总线介绍:智能仪器的通信接口标准

需积分: 14 8 下载量 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3.35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一份关于GPIB总线的介绍PPT,主要讲解了GPIB总线的工作原理和三线挂钩过程。" GPIB(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也称为HP-IB、IEEE-488或IEC-625,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智能仪器间的通信接口标准。这一标准最早由美国HP公司开发,并在1975年由IEEE规范化为IEEE-488标准。GPIB总线允许不同的仪器设备通过无源电缆连接,实现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构建。 GPIB总线的核心特性包括: 1. **智能仪器通信**:大多数现代智能仪器都配备有GPIB接口,便于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测试。 2. **并行传输**:GPIB是一个8位并行协议,意味着数据同时在8条线上传输,提高了传输速率。 3. **标准接口**:无论是哪个厂商生产的设备,只要符合GPIB标准,就能相互连接通信,确保兼容性。 在GPIB的三线挂钩过程中,关键步骤如下: 1. **数据无效**:源设备设定DAV(Data Valid)信号为0,表示准备发送数据。 2. **受者准备**:受者设备设置NRFD(Not Ready For Data)和NDAC(Not Data Accepted)为1,表示尚未准备好接收数据。 3. **检查状态**:在t-2时刻,源设备检查NRFD和NDAC,若NRFD和NDAC均为0,表示没有设备准备接收,挂钩操作无法继续。 4. **数据稳定**:在t-2到t0这段时间,数据在DIO(Data Input/Output)总线上稳定。 5. **数据有效**:当源设备检测到NRFD变为0,即所有受者设备准备就绪,此时源设备宣布DAV为1,数据开始有效。 6. **开始接收**:在t1时刻,速度最快的受者开始接收数据,进入ACDS(Attention Clear to Data Set)状态,重新设定NRFD为1。 7. **后续接收**:其他受者在稍后的t2、t3、t4和t5等时间点依次接收数据。 GPIB标准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例如1987年的IEEE-488.1和IEEE-488.2标准,以及1992年引入的SCPI(Standard Commands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s)命令集,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GPIB的控制能力和标准化程度。 GPIB总线作为一个标准化的接口,使得仪器之间的通信变得简单和可靠,是自动化测试系统和实验室设备集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GPIB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对于实现高效、稳定的仪器控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