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第9-16讲重点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0 收藏 4.01MB PPTX 举报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内容涵盖了9至16讲,主要涉及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和校正,包括一阶、二阶以及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课程作业强调了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计算,如欠阻尼、过阻尼和临界阻尼情况下的响应,并探讨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和时域校正方法。此外,课程还安排了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中,时域分析是理解控制系统行为的关键方法。时域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以便评估和改善其性能。它具有直观和易于理解的特点,常使用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单位阶跃、单位斜坡和单位脉冲等。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是控制理论的基础,它的动态性能可以通过单位阶跃响应来分析。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有标准形式,其动态性能指标包括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超调量等,这些指标反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二阶系统是许多实际系统的基础模型,根据阻尼比的不同,二阶系统可以分为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三种类型。欠阻尼二阶系统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其性能指标如调节时间、上升时间和振荡次数等可以计算,以优化系统响应。过阻尼系统虽然稳定但响应较慢,而临界阻尼系统在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之间取得平衡。 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和动态性能分析更为复杂,因为它们涉及到多个极点和零点。通过研究系统的极点分布,可以了解系统动态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而调整系统参数以满足特定性能需求。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Routh-Hurwitz判据或劳斯稳定性判据等方法进行分析。稳态误差是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达到稳态时的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对于精确控制至关重要。 线性系统时域校正是改善系统性能的一种策略,包括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等,目的是优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小超调和提高抗干扰能力。 课程作业和实验环节旨在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校正方法的认识。实验包括模拟典型环节和研究二阶系统特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这些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