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试卷解析与答案

需积分: 31 1 下载量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6 收藏 2.27MB DOC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答案 本资源为一份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共有两页,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包含填空题、选择题两部分,涵盖自动控制理论的多个方面,涉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 一、填空题 1. 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反馈量与期望值的差值进行的。反馈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系统的输出,并将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从而产生控制信号,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2. 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前馈复合控制和按反馈复合控制。前馈复合控制是指在系统中引入一个前馈信号,以补偿系统的干扰,而反馈复合控制是指在系统中引入一个反馈信号,以调整系统的输出。 3.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与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s)=G1(s)G2(s)/(1+G1(s)G2(s))。这是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连接方式,用于实现系统的拆分和组合。 4. 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2+2ζωn s + ωn^2=0,无阻尼自然频率ωn,阻尼比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一个指数衰减的函数。二阶系统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振荡和衰减行为。 5. 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h(t),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Laplace变换的结果,即G(s)=∫[0∞)h(t)e^{-st}dt。单位脉冲响应是系统响应的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对脉冲信号的响应。 6.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闭环极点。根轨迹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分析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7. 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φ(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e^{jφ(ω)}。最小相位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控制系统,用于描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8. PI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u(t)=K[e(t)+1/T∫e(τ)dτ],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G(s)=K(1+1/Ts)。PI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用于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 二、选择题 1.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提高,但不能保证系统一定稳定。负反馈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2. 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增加开环零点。增加开环零点可以改变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但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 系统特征方程为s^2+2ζωn s + ωn^2=0,则系统稳定。该特征方程是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用于描述系统的振荡和衰减行为。 4. 系统在输入信号下的稳态误差为零,说明系统是型别一的系统。型別一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用于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 5. 对于以下情况应绘制0°根轨迹的是:根轨迹方程(标准形式)为Δ(s)=1+G(s)。根轨迹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分析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