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锂镀诱导老化模型: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4.5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锂离子电池中由于锂镀层导致的电池老化问题,研究了从线性老化到非线性老化的转变。模型能够预测由锂镀层引起的电池老化,并解释了非线性老化是由于锂镀层速率的指数增长。此外,它还分析了由于SEI(固态电解质界面)生长导致的阳极孔隙率下降对锂镀现象的影响,以及孔隙率下降与锂镀速率增加之间的正反馈机制。" 在锂离子电池的长期使用过程中,锂金属不均匀沉积(锂镀)会导致电池性能退化,这是锂离子电池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预测锂镀层诱导老化效应的锂离子电池模型。这个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描述线性老化过程,还能捕捉到随着电池使用时间增加而出现的非线性老化现象。 非线性老化通常发生在电池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正常使用后,此时锂镀层的形成速率显著增加,导致电池内部结构的快速变化。这种指数式的增长可能与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改变有关,比如电解质分解加速,或是锂金属表面的不稳定性增强。 文章中提到了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在锂镀老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SEI是由电解质在锂金属表面分解形成的保护层,其生长会减少阳极的孔隙率。随着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SEI膜的厚度逐渐增加,进一步限制了锂离子的扩散,这使得锂镀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加剧了电池的性能退化。 研究发现,阳极孔隙率的降低与锂镀层速率的增加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也就是说,锂镀导致的孔隙率下降会促使更多的锂金属在后续循环中沉积,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电池的老化。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和控制锂离子电池的老化过程至关重要,也为优化电池设计和延长电池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结来说,这篇研究通过建立一个详细的物理模型,深入研究了锂离子电池老化过程中的锂镀现象,揭示了非线性老化与孔隙率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为电池工程和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关键词包括:锂离子电池、锂镀层、固态电解质界面、老化和孔隙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