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策略与措施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1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5 收藏 980KB PDF 举报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机构运用信息技术执行职能的重要方式,其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电子政务系统面临多种安全挑战,包括恶意程序、黑客入侵、网络信息污染、程序缺陷和漏洞等问题。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系统瘫痪,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行。 1.1 背景说明 电子政务系统包含大量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因此,确保其信息安全是保障政府职能正常履行的基础。安全问题如信息泄露、黑客攻击和病毒传播等,都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构成威胁。 1.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挑战 - 恶意程序与黑客: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无法做到绝对,尤其是网络环境中的系统更容易受到身份攻击、欺骗、病毒和木马的侵扰。 - 网络信息污染:不法分子通过传播虚假信息、垃圾邮件和恶意链接污染网络环境,破坏电子政务的正常运作。 - 程序缺陷和漏洞:软件存在的漏洞可能被利用,成为攻击者进入系统或获取敏感信息的通道。 1.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 可用性目标:确保电子政务系统随时可供合法用户使用,不受外部干扰。 - 完整性目标:保证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被非授权修改或删除。 - 保密性目标:保护敏感信息免于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披露。 - 可记账性目标:记录所有操作,以便追踪和审计,防止责任推诿。 - 保障性目标:建立一套全面的安全体系,提供预防、检测和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对策 - 建立信息安全机制:包括支撑机制(如法规政策)、防护机制(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和恢复机制(如备份与恢复策略)等。 - 遵循国际和国内标准:如通用准则CC和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准则,以确保系统的合规性。 3. 主要安全措施 - 网络安全:强化网络防护,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 应用系统安全:确保应用程序无漏洞,及时更新和打补丁。 - 数据传输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 数据存储保护:采用加密和备份策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盗。 - 应用服务控制:限制权限,避免非法操作。 - 安全攻击检测:建立监控系统,快速响应安全事件。 - 偶然事故防备:制定应急预案,减少意外影响。 - 物理安全:保护硬件设施,防止物理损坏。 - 灾难防备:制定详尽的灾难恢复计划,确保系统能够快速恢复。 - 文档归档管理:规范文档流程,便于追溯和管理。 - 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政策和操作规程。 综上,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层面,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抵御各种威胁,保障电子政务的高效、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