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现不同大小单元矩阵合并:按行或按列填充NaN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09 收藏 1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在MATLAB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矩阵。在处理单元格矩阵时,有时我们需要将两个单元格矩阵按照行或列合并。无论它们的大小如何,合并后可能会出现缺失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函数,该函数可以处理不同大小的单元格矩阵的合并,并使用NaN来填充缺失的单元。 这个功能概括了之前的两个函数'K_cRows'和'K_cCols'。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函数来按行或按列合并两个单元格矩阵。具体来说,如果我们想按行合并单元格矩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格式: ```matlab c = K_cCells(b, a, 'row') ``` 或者 ```matlab c = K_cCells(b, a) ``` 或者 ```matlab c = K_cCells(b, a, 'everyCharOrNumber') ``` 如果我们想按列合并单元格矩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格式: ```matlab c = K_cCells(b, a, 'col') ``` 这里,'b'和'a'是要合并的单元格矩阵,'row'和'col'表示合并的方向,'everyCharOrNumber'表示如果需要的话,合并每个字符或数字。这里提供了一些示例矩阵'A'和'B',以及如何使用'K_cCells'函数来合并它们。 以下是示例代码: ```matlab A={'a11','a12';'a21','a22'} B = {'b11','b12','b13'; 'b21', 'b22', 'b32'; 'b31', 'b32', 'b33'} C=K_cCells(A,B) ``` 在这个示例中,'A'和'B'是两个不同的单元格矩阵,它们的大小不同。使用'K_cCells'函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单元格矩阵'C',它是'A'和'B'按行合并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建这样一个函数,它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大小的单元格矩阵,并且能够按行或列合并它们。这个函数在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中非常有用,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将来自不同源的数据集整合到一起时。" 在上述描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如何在MATLAB中通过一个自定义函数来合并不同大小的单元格矩阵。这个过程涉及到几个关键步骤和MATLAB编程技巧: 1. 单元格矩阵的表示和初始化:在MATLAB中,单元格矩阵使用花括号`{}`来定义,它们允许存储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数据。在提供的示例中,`A`和`B`都是单元格矩阵,分别包含不同数量的字符串元素。 2. 函数`K_cCells`的设计和实现:这个函数是核心所在,它需要根据提供的参数决定如何合并单元格矩阵。它应该能够检测输入矩阵的大小,并据此决定如何填充缺失的值以形成一个新的、大小一致的矩阵。 3. 方向参数的使用:通过传递不同的参数(如`'row'`或`'col'`),函数能够知道是需要按行还是按列进行合并。这个参数决定了合并的方向和填充空白单元的方式。 4. 缺失值的填充:在合并单元格矩阵时,如果一个矩阵的某些行或列没有与另一个矩阵对应的元素,那么这些位置需要被填充。在MATLAB中,`NaN`(Not a Number)常被用作缺失值的占位符,因为它在数值运算中不会影响其他非缺失值的处理。 5. 函数的灵活性:为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函数还提供了额外的参数如`'everyCharOrNumber'`,这允许用户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合并行为,例如处理每个字符或数字。 6. 实际应用:在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场景中,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合并到一起是常见的需求。通过这种灵活的单元格矩阵合并方法,我们可以将数据整理为统一格式,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处理。 7. 编程实践:创建这样的函数涉及到MATLAB编程的多个方面,包括函数定义、参数处理、循环结构、条件判断以及矩阵操作等。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MATLAB中处理数据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实现方式。掌握这些技巧对于进行高效的编程和数据处理至关重要。

def encode(self, source_padded: torch.Tensor, source_lengths: List[int]) -> Tuple[ torch.Tensor, Tuple[torch.Tensor, torch.Tensor]]: enc_hiddens, dec_init_state = None, None """ add your code here -- 5 目标: 1. 将编码器应用于源句子以获得编码器的隐藏状态。 2. 将编码器的最终状态投射到解码器,以获得解码器的初始状态。 步骤: 1. 使用 self.model_embeddings 在 src sentences 上构建一个 Tensor `X`, shape (max_sent_len, batch_size, embedding_size) 注意, encoder和 decoder 不同, encoder是没有初始的 hidden state和cell state的. 2. 把 self.encoder 作用到 X 上 得到 `enc_hiddens`, `last_hidden`, `last_cell`. - 首先 使用 pack_padded_sequence 函数到 X 上, 把处理后的 Tensor 送进 self.encoder中. - 使用 pad_packed_sequence 函数到 enc_hiddens. - 注意: 编码器的输出是shape (max_src_sent_len, batch_size, hidden_size*2), 需要permute 成 (batch_size, max_src_sent_len, hidden_size*2) - 注意: 使用 pad_packed_sequence 时, batch 中的每一个元素应该是相同的shape 3. 获得解码器的初始状态: `dec_init_state` = (init_decoder_hidden, init_decoder_cell): - `init_decoder_hidden`: 解码器 初始hidden-state - 编码器的`last_hidden` 的 shape (2, batch_size, hidden_size), 因为编码器是双向的. - Concatenate 双向的hidden—state 得到 shape (batch_size, 2*hidden_size). - 使用 self.h_projection, 得到 init_decoder_hidden. - `init_decoder_cell`: 解码器 初始 cell-state - 编码器的`last_cell` 的 shape (2, batch_size, hidden_size), 因为编码器是双向的. - Concatenate 双向的hidden—state 得到 shape (batch_size, 2*hidden_size).. - 使用 self.c_projection 得到 init_decoder_cell.

2023-06-0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