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复习重点:DBMS特性和安全控制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6 收藏 248KB DOC 举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复习题包含了数据库系统的特点、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及其优点、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功能、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以及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和内容,还有事务的定义及其四个特性。"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数据结构化:整体结构化,使得数据管理和检索更有效率。 - 高度共享,低冗余:减少数据重复,提高数据利用率。 -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确保数据与应用程序解耦。 - 统一管理和控制:通过DBMS实现并发控制、安全性和完整性。 2. DBMS的主要功能: - 定义功能:定义数据结构和规则。 - 组织、存储和管理:高效存储和检索数据。 - 操纵功能: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 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保证事务的正确执行。 - 建立和维护:数据库的创建、更新和优化。 - 其他功能:如备份、恢复、性能监控等。 3. 三级模式结构: - 外模式:用户视图,用户可见的数据子集。 - 模式:全局逻辑结构,所有用户共享的数据视图。 - 内模式:物理存储结构,数据的实际存储形式。 这种结构增强了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简化了用户接口。 4.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 用户身份鉴别:验证用户身份。 - 多层存取控制:限制不同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 视图机制:提供定制的数据视图,增强安全性。 - 审计:记录数据库操作,便于追踪异常行为。 - 数据加密:保护数据免受非法访问。 5. 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功能: - 定义完整性约束:设定数据规则。 - 检查完整性:确保数据符合约束条件。 - 违约处理:当约束被违反时采取措施。 6. 数据库设计步骤: - 需求分析:理解用户需求,确定系统功能。 - 概念结构设计:构建E-R图,表示实体关系。 - 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化为数据模型,形成逻辑模式。 - 物理结构设计:考虑存储和索引,构建内模式。 - 数据库实施:实际创建数据库。 - 运行和维护:数据库的持续管理和优化。 7. 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和内容: - 目标:理解并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 调查内容:数据需求、处理需求以及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8. 事务的概念及其特性(ACID属性):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完成后,数据库状态保持一致。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事务之间互不影响,如同顺序执行。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提交后,其结果永久保存,不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