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自适应尺度算法提升视网膜血管分割精度

2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1 收藏 14.05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针对视网膜血管复杂多变形态和尺度特点的创新分割算法——自适应尺度信息的U型视网膜血管分割。该算法的核心在于有效融合和利用彩色图像的多维度信息,并通过一系列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来提高分割精度。 首先,作者采用二维Karhunen-Loève (K-L)变换,也称为霍特林变换,对彩色图像的三个通道进行频带分析。这种变换能够提取出图像的内在结构和频率成分,从而转化为视网膜灰度图像,增强血管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这一步骤对于识别血管细节至关重要,因为高对比度有助于区分血管与其他组织。 接下来,预处理后的图像通过U型分割模型进行端到端的深度学习训练。U型结构的网络设计有助于保留信息流,确保从输入到输出的连续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局部信息熵采样被用来增强数据,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像中的局部特征和变化。 网络编码部分采用了密集可变形卷积,它能够根据上下特征层的信息动态调整卷积核的大小和形状,以捕捉不同尺度下的血管形态和结构。这种灵活性使得模型能够适应血管尺寸的多样性。底部金字塔型的多尺度空洞卷积则扩展了模型的局部感受野,有助于识别更大范围内的血管特征。 在解码阶段,引入了注意力机制的反卷积网络,它能够筛选和整合底层和高层特征,减少权重分散问题,同时避免因过度拟合导致的纹理信息丢失。注意力机制有助于模型更加关注于关键信息,提高分割的准确性。 最后,通过SoftMax激活函数对处理后的特征进行分类,得到最终的血管分割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 DRIVE 和 STARE 数据集上,该算法分别达到了97.48%和96.83%的准确率,以及98.83%和97.75%的特异性,相较于现有算法,整体性能表现优越。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介绍的自适应尺度信息的U型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和多种卷积操作,成功地解决了视网膜血管分割中的尺度和形态多样性问题,为医学图像分析和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