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P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分析模型与依赖关系

需积分: 42 14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在软件工程自学考试的全程学习版中,第二点主要探讨了分析模型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这是基于统一过程(RUP)的一种关键步骤。体系结构描述在此处被理解为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系统核心组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高层次视图,特别是关注包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与分析类的紧密关联。这种描述方式有助于确保系统的模块化和稳定性,通过将可能的体系结构变化控制在依赖关系和分析类的改动范围内。 在分析模型视角下,软件工程的基础原则是确保“稳定”的包间有恰当的依赖关系。这涉及到对问题域的理解,即软件需要解决的具体业务或客观事物系统的概念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思维逻辑和编程语言。例如,操作系统和语言处理系统之间的区别,以及网络计算机、VB和VC等不同编程环境之间的异构性,都影响着软件设计和实现的方式。 软件生存周期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定义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到测试和维护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开发方法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维也纳开发方法(VDM)提供了实现开发路径的不同途径。结构化方法强调的是对问题空间和解空间概念的模型化,而面向对象方法则更侧重于数据抽象,通过对象来表达问题域的特性。 另一方面,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和维也纳开发方法则关注过程抽象,通过对问题处理逻辑的规范化和结构化来构建可构造的计算逻辑。例如,通过交互图的形式来表示设计中的行为,这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尤为重要。 软件开发的本质可以看作是从问题域到不同抽象层次(如数据和过程抽象)的概念和计算逻辑映射。这一映射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如需求分析中使用相应的方法(如面向对象或结构化)来实现。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结构支持这一过程,帮助开发者理解和执行正确的开发手段,从而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 总结来说,第二点内容深入剖析了软件工程中体系结构描述的重要性,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模型来管理包依赖,以及如何运用多种开发方法来处理问题域的抽象和逻辑映射,以达到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