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水干湿循环对土遗址风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651KB PDF 举报
"毛细水干湿循环对土遗址风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2年)" 本文是一篇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探讨了地下水位波动引起的毛细水对土遗址风化过程的影响。作者杨强义和李承蔚在西安地区的凤栖塬黄土遗址进行了模拟实验,以深入理解这一现象。 地下水位的自然波动会导致遗址土层中的毛细水不断上升和下降,使遗址体经历反复的干湿循环。这种干湿交替状态会使遗址土体内部形成大量裂隙,结构变得疏松。长期以往,这种现象会严重破坏遗址的稳定性,降低其对外界侵蚀的抵抗力,从而加速土遗址的风化和劣变。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选取了西安凤栖塬的黄土样本,进行了室内干湿循环模拟。他们观察并分析了经过多次干湿循环后的土样在外观形貌、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水崩解性及微观结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研究了抗压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的裂隙逐渐扩展并相互连通,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下降,表明土体的力学性能减弱;同时,土样的崩解速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意味着其结构变得更加不稳定;此外,土颗粒粒径减小,空隙间距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土遗址的风化过程。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保护土遗址具有重要意义。为防止或减缓这种风化效应,可能需要采取如防水隔离、土壤改良或环境调控等措施,以维持遗址的稳定性和延长其寿命。同时,对于类似地区的其他土遗址,这一研究提供了一种评估和预测风化风险的方法,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涉及土遗址、毛细水作用、干湿循环和风化,这些关键词揭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即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对土遗址物理特性和耐久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通过干湿循环机制加速风化的科学问题。这篇论文为土遗址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对于未来相关研究和文物保护实践具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