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实现方法详解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1 收藏 36KB DOC 举报
在51单片机应用中,由于其通常仅配备一个串口,而许多场合需要两个串口功能,如数据采集与通信,这就需要模拟额外的串口。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51系列单片机如8051的输入输出引脚(如P1.0和P1.1)来模拟串口通信的方法。模拟串口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编程控制这些IO引脚的高低电平变化,模拟不同类型的通信信号,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1. **模拟方式与信号控制**: - 通过IO引脚的高低电平模拟数据位,比如起始位通常用低电平(0),停止位用高电平(1)。 - 数据位的传输是通过将IO引脚设置为相应的电平状态,例如使用`TXD=(bit)0;`表示发送起始位,然后通过循环控制发送8位数据。 2. **波特率计算**: - 波特率决定了每位电平持续时间,如9600 Baud的波特率意味着每位持续时间为0.104毫秒。利用11.0592 MHz的晶振,单个指令周期为约1.059 us,通过调整延时,确保每个字符间隔恰好是整数倍的指令周期,如96个周期对应于9600 Baud。 3. **延时法实现**: - 方法一采用延时法,通过定义延时函数(如`Delay2cp()`)来精确控制IO引脚的开关,确保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位的发送。 4. **其他模拟方法**: - 文章未详述的其他两种模拟串口方法可能涉及到定时器控制、中断驱动或者高级定时技术,以达到更精确和高效的串口模拟效果。 5. **实用代码示例**: - 提供了部分关键代码片段,如`#define RXDP1_0`和`#define TXDP1_1`用于定义IO引脚作为接收和发送端口,`WByte`函数用于向串口发送一个字节,通过循环和延时控制发送过程。 总结来说,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51单片机的IO引脚模拟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涉及信号控制、波特率计算以及具体实现方法,适用于对串口扩展需求的应用场景。通过延时法和其他可能的技术手段,可以在单片机硬件限制下实现类似双串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