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采纳理论研究:理性行为、计划行为与技术接受模型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6KB DOCX 举报
"二、计划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Ajzen在1985年对理性行为理论(TRA)的扩展,它引入了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PBC)的概念,强调了个人对自己能否执行某行为的控制感。在TPB中,行为意愿不再仅仅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还受到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反映了个体对执行行为的能力和机会的认知,如果个体认为执行某行为的难度大或外部条件不利,那么他的行为意愿可能会降低。 TPB模型如图2.2所示: 图2.2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根据TPB,尽管行为控制可能直接影响行为,但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影响行为意愿来间接影响行为。例如,当一个人认为使用新技术很困难时,即使他对这项技术有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主观规范压力,他的行为意愿也可能因为感知到的行为控制难度增加而减弱。 三、技术接受模型(TAM)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Davis在1989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用户对信息技术采纳的意愿。TAM的核心观点是用户对系统有用性和易用性的认知决定了他们的使用意愿。具体来说,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是指用户认为使用某技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U)则是指用户认为使用该技术容易且不费力。 TAM模型如图2.3所示: 图2.3 技术接受模型框架 在TAM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直接影响使用意愿,同时,感知易用性还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TAM的有效性,尤其在解释用户对信息技术采纳的初期阶段。 四、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UTAUT)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UTAUT(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由Venkatesh等人在2003年提出,是对先前模型(包括TAM)的整合与拓展。UTAUT增加了性能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情感动机四个新变量,并且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调整了模型参数。这一理论模型更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技术采纳和使用的多种因素,提高了预测精度。 总结,技术采纳模型的相关理论研究涵盖了从个体心理、行为控制到技术特性等多个层面,这些理论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解用户对新技术的采纳行为,也为技术开发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优化产品设计,以促进用户的接受度和使用率。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这些模型的适用边界,以及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本文是关于技术采纳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分析了理性行为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和统一技术接受与利用理论(UTAUT)等关键模型,阐述了各模型的核心观点、影响因素及在预测用户行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