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地质制图:数据结构与栅格矢量解析

需积分: 48 5 下载量 1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580KB PPT 举报
本文档涉及计算机地质制图中的数据结构与文件格式,主要讨论了扫描法、遥感影像数据和摄像机获取数据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以及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特性。 在计算机地质制图中,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扫描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扫描仪对数据进行重采样和再编码,生成栅格数据文件。扫描仪因其高精度和高效性,已经成为获取栅格数据的主要工具,其数据格式已标准化,方便在不同系统间共享和处理。 遥感影像数据在地质制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或航天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能够周期性、动态地监测地球资源和环境变化。这些数据通常以数字形式记录和传输,为地质制图提供丰富信息源。 此外,摄像机也是获取数据的有效手段。摄像机捕获的视频数据经行扫描、高速采样和A/D转换,转化为数据阵列输入计算机。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录各种场景,例如地形地貌、建筑物等。 在数据结构方面,地质制图常用的数据格式主要包括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基于几何对象(点、线、面)描述地物,定位精确,适合表示复杂边界和属性信息。而栅格数据结构则将空间划分为网格,每个网格代表一定的属性,易于表示连续分布的现象,如地形、植被覆盖等。虽然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是未来趋势,但在当前技术中尚未广泛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例如一张包含森林、河流和住房的地图,可以使用矢量结构用点、线、面表达地物,而栅格结构则通过占据网格的行列号及其属性值来定义地物。栅格数据的不精确性在于,当地物边界穿过网格中心时,网格值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边界信息。 在地质制图系统中,了解并掌握这两种数据结构的特点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效率。在处理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数据结构之间的转换,以便于数据的融合和分析。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课程讲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以提高地质制图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