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面成像测速的天然与人工示踪技术综述

需积分: 14 1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1 收藏 1.11MB PDF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河流水面成像测速中的水流示踪物综述",发表于2014年的《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卷34,第3期。该论文由张振、徐立中和王慧斌三位作者撰写,他们分别来自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作者的研究背景涵盖了光电成像与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等领域,其中张振教授还强调了他在该领域的博士研究经历。 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水流示踪物概述: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在河流水面成像测速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水流示踪手段,包括天然漂浮物和天然水面模式。这些示踪物在测量流速时起着关键作用。 2. 天然漂浮物与天然水面模式:作者重点剖析了这两种自然示踪物的生成机理。天然水面模式的形成源于明渠中的紊流,只有当流速超过特定阈值且河床具备一定条件时才会出现。天然示踪法在高洪期测流中表现出色,因为它能适应自然环境,是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大发展趋势。 3. 人工示踪粒子的选择与布撒:论文讨论了人工示踪粒子的选择标准,如大小、形状、颜色以及它们在水中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合理地将这些粒子投放到河流中以实现有效追踪。 4. 示踪性能分析与精度评估:未来的研究方向被确定为在受控条件下对示踪物的示踪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度评估,这是提高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5. 研究背景与基金支持:论文的作者之一张振博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项目号61263029),这表明其研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资助。 6. 关键词与分类:文章的关键词包括河流水面成像测速、水流示踪物、天然漂浮物、天然水面模式、人工示踪粒子以及示踪性能,反映了论文的核心研究领域和内容。中图分类号P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647(2014)03008108,体现了其在学术领域的定位和检索标识。 这篇论文提供了关于河流水面成像测速中水流示踪物的全面分析,对于理解和优化这类测量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