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定位技术:差分多普勒频率差与精度分析

需积分: 49 56 下载量 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62MB PDF 举报
"这篇资源是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差分多普勒定位原理。作者敖伟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对无源定位的理论、方法和精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涉及时差定位、多站多普勒频率差定位以及多平台多参数定位等方法。" 在无源定位领域,差分多普勒定位是一种关键的技术。这种定位方法基于目标与接收机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率变化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多普勒频率的差异与目标的运动速度成正比,通过测量不同接收站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率差,可以计算出目标的精确位置。 差分多普勒定位原理图示通常涉及至少两个观测站,例如图3.7中所示。中心站D位于坐标原点,观测站S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目标r的位置由其坐标(z, Y, z)表示,而观测站的位置用(x, y, z)表示。目标的运动速度V和方向余弦决定了多普勒频率的变化,这与目标相对于接收机的方向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若目标位于基线的法线方向,接收机沿基线延伸方向移动,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因为这样可以最大化多普勒频率差。固定平台对运动辐射源的定位中,考虑了目标和观测站的相对运动,以及它们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定位计算公式和精度分析。 文章还涵盖了无源定位的其他方面,如时差定位,它依赖于信号到达不同接收站的时间差;并讨论了不同布站方式对定位性能的影响,以及测量误差(如时差测量误差和站址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贡献。此外,研究还包括了多平台多参数定位,如DOA (Direction of Arrival)、TDOA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和DD (Doppler Difference) 的联合测量方法,这些方法提供了最佳布站形式、定位算法和精度分析。 总体而言,这篇硕士论文详细分析了无源定位的各种技术和精度问题,为理解和改进无源定位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通过仿真实验,作者展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定位性能,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关键词包括无源定位、时间差、多普勒频率差、定位算法和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