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顺序封锁法详解

需积分: 13 1 下载量 1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345KB PPT 举报
"顺序封锁法是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种策略,其基本思想是预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设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必须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封锁。这种方法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并发事务间的冲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然而,顺序封锁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包括维护封锁顺序的高成本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严格按照预设顺序实施封锁。 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多用户环境下,为了防止数据不一致性,如丢失修改、不能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丢失修改是指一个事务的修改被另一个事务的修改覆盖;不能重复读则意味着在同一事务内多次读取同一数据,结果不一致;而读“脏”数据则是事务读取了未提交的修改,这些修改可能随后被回滚。 在并发控制中,封锁(Locking)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封锁机制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排他锁(Exclusive Locks,X锁)和共享锁(Shared Locks)。排他锁用于阻止其他事务读取或修改锁定的数据,只有持有X锁的事务可以读取和修改数据。而共享锁则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但不允许任何事务进行写操作。这种机制确保了事务的串行等价性,即并发执行的事务效果等同于它们以某种顺序串行执行的效果。 两段锁协议是实现并发控制的另一种策略,它规定事务必须先获得所有需要的锁,然后在事务结束时(无论是正常结束还是异常结束)释放所有锁。这有助于防止死锁的发生,即两个或更多事务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系统停滞。 封锁的粒度是指锁定的数据单位大小,可以是整个表、记录或者更小的字段级别。选择合适的封锁粒度有助于平衡并发性能和资源消耗。粒度越大,锁的竞争越少,但可能导致更高的冲突概率;粒度越小,冲突减少,但可能增加系统开销。 时间戳和乐观控制法也是并发控制的技术,时间戳通过为每个事务分配一个时间戳来决定事务的执行顺序,乐观控制法则是在事务提交前检查是否存在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则提交,否则回滚事务。 顺序封锁法作为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种手段,虽然存在挑战,但与其他并发控制技术结合使用,如两段锁协议、时间戳和乐观控制法,可以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在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并发控制策略,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