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与路由选择:理解与应用

需积分: 22 4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90KB DOCX 举报
"RIP协议在路由更新过程中的度量值处理、RIP协议的特点、RIP路由选择的原理、RIP路由表的更新规则、路由环路解决方法以及RIP协议的版本差异"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主要用于小型和中型网络中。它基于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通过UDP端口520进行路由信息交换。RIP协议限制了最大跳数为15,超过这个数量的路径被认为是不可达的,其度量值通常用跳数表示,最大值为16。 在RIP协议的路由信息处理中,当收到邻居网关发布的路由信息时: - 对于本路由表中没有的路由项,如果度量值少于不可达(即跳数小于16),则会新增该路由项。 - 对于本路由表中已有的路由项,RIP采取保守策略,只有在度量值减少时才会更新路由项的度量值,这防止了路由振荡。若发送报文的网关相同,即使度量值有变化,也不会更新,除非度量值减少;若网关不同,则不论怎样,只要度量值减少,就会更新。 - 正确答案是B,即只有在度量值减少时且发送报文的网关相同时,才会更新路由项的度量值。 RIPv1和RIPv2是RIP的两个主要版本,它们的共同点包括定期通告整个路由表、以跳数计算路由权以及最大跳数限制为15。不同点在于,RIPv2引入了认证机制,改进了广播方式,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而这些RIPv1并不支持。 解决RIP路由环路的方法包括定义最大跳数(如RIP的15跳限制)、水平分割(不将从一个接口学到的路由再发回同一接口)、路由中毒(发送一条度量值为16的路由来阻止环路)、反向路由中毒、控制更新时间(如抑制时间)以及触发更新等。 在有多个到达同一目标的等价路径(如带宽不同但跳数相同的链路)时,RIP默认会进行负载分担,即在路由表中同时出现这些链路,并根据带宽分配流量。 了解这些RIP协议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配置路由网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维护小型网络环境中,RIP因其简单性和易用性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其限制和可能导致的路由环路问题,RIP在大型或复杂网络中可能不是最佳选择。现代网络更倾向于使用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或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这样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