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的发展与耗散结构、协同学理论
需积分: 0 1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417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涉及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以及哈肯的协同学理论。"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首次提出一般系统论,该理论主要基于他20年代的生物机体说,旨在通过逻辑和数学的方法揭示不同科学领域中系统概念的普遍性和内在联系,以形成适用于所有具有整体性、组织和动态特征的系统的通用原理。然而,贝塔朗菲的工作更多地停留在提出问题的层面,真正的突破在于后续理论的发展。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是在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虽然不直接源自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但其对开放系统稳定性条件和机制的解释,极大地补充和完善了系统论中的关键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与其环境的互动关系,这是理解系统动态行为的重要视角。
哈肯的协同学理论则从微观层面研究系统结构的序性变化,探讨系统目的性与结构稳定性的关联,揭示了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协调机制。协同学为理解和分析复杂系统的动态演化提供了新的工具,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系统科学,因为微分方程理论在处理超广泛性问题上的局限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仍有待完善。
这些理论共同推进了系统科学的发展,揭示了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结构稳定性、动态演化和协同作用等核心概念。它们为理解和解决跨学科的复杂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未来的系统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03-25 上传
2019-09-20 上传
2022-04-20 上传
2019-09-20 上传
2019-08-14 上传
2019-09-10 上传
weixin_38744153
- 粉丝: 348
- 资源: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