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272-2006: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需积分: 5 7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655KB PDF 举报
"GB/T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操作系统在不同安全等级下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该标准于2006年5月31日发布,并于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标准中主要涵盖了五个安全等级保护,分别是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每个等级都包含了安全功能、操作系统自身的安全保护、设计与实现以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 **用户自主保护级**:这一级别强调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包括基本的安全功能,如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日志记录。同时,操作系统需要有防止病毒和恶意软件的能力,以及提供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 2. **系统审计保护级**:在这一级别,除了用户自主保护级的功能外,还要求实现详细的操作审计,能够追踪并记录系统活动,以便于后期审查和调查。此外,操作系统应强化安全策略的执行,并支持安全事件的响应。 3. **安全标记保护级**:这一级别的重点在于标识和控制敏感信息,要求操作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安全标记,根据标记进行访问控制。同时,需要有更严格的审计跟踪和权限管理,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露。 4. **结构化保护级**:在这一高级别,操作系统需要具备更复杂的访问控制机制,如强制访问控制(MAC),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设计和实现上应考虑安全隔离和通信安全,同时加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安全。 5. **访问验证保护级**:最高级别的保护,要求实现多因素认证、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和动态权限调整。操作系统应能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包括内部攻击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并具备全面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标准还包含了一些辅助性的概念说明,例如标准的组成、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主体和客体的概念、操作系统(SSOOS)、安全功能(SSF)、安全策略(SSP)以及安全功能部件(SFP)之间的关系,以及密码技术的应用等。 GB/T20272—2006为操作系统提供了从基础到高级的安全保护框架,指导开发者和管理员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来设计、实现和管理操作系统,确保服务器及网络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