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LL(k)与LR(k)文法的关系与LR分析

需积分: 0 35 下载量 1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LL(k)文法都是LR(k)文法。-编译原理课件 龙书为教材 ppt" 这篇课件主要探讨了编译原理中的LL(k)和LR(k)文法概念,以及它们在编译器设计中的应用。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核心领域,涉及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目标机器可以理解的机器语言。 首先,文法是描述编程语言结构的形式化工具。LL(k)文法(Left-to-Right scanning, Leftmost derivation with k lookahead symbols)是一种自左向右扫描输入,并利用k个前瞻符号来决定语法分析方向的文法类型。这种文法适用于自顶向下的解析策略,其中解析器尝试找到左most衍生。LL(k)文法的解析器通常比较简单,但对前瞻符号的数量有限制。 另一方面,LR(k)文法(Left-to-Right scanning, Rightmost derivation with k lookahead symbols)是一种自左向右扫描,使用k个前瞻符号进行右most衍生的文法。LR(k)文法更强大,能够处理更复杂的语言结构,但构造相应的分析表可能会非常复杂,特别是对于大型语言如Pascal,可能需要数千个状态。 课件中提到的一个例子是L={wwR | w∈{a,b}*},这是一个非LR结构的文法,因为它不满足LR(k)文法的一些特性。该文法展示了一个自我复制的字符串构造,这在LR文法中通常是难以处理的。 此外,LR(k)分析表的构造在手动操作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处理复杂语言时。然而,由于存在自动化工具,LR分析仍然在实际编译器设计中受到高度重视。这些工具能够生成LR分析表,从而简化了编译器的开发过程。 课程内容涵盖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技术、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关键话题。采用自顶向下、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验和实践,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编译器的设计与构造。 通过编译器,源程序(如用Fortran、Pascal、Java或C编写)被翻译成目标程序,这个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构建语法树)、语义分析(理解程序含义)、代码优化(提高执行效率)和目标代码生成(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指令)。这一系列阶段构成了编译程序的核心组成部分,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这个课件提供了对编译原理的深入见解,强调了LL(k)和LR(k)文法在编译器设计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实际编译问题。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对于任何想要从事编译器开发或者深入理解程序语言底层工作原理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