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服务端口扫描与渗透测试教程
需积分: 10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2.35MB PDF 举报
"E114-经典赛题-操作系统服务端口扫描渗透测试"
本课程聚焦于操作系统服务端口扫描及渗透测试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学员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技能。课程涉及到的操作系统主要是BackTrack Five和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这两种系统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常见的Linux和Windows服务器环境。
任务实施分为两个主要步骤:
1. 首先,学员需要启动实验虚拟机。这通常涉及登录到网络拓扑平台,选择相应的服务器场景,如p9_bt5-1(运行BackTrack Five,用户名:root,密码:toor)和p9_ws03-11(运行Windows 2003 Server,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123456)。
2. 接着,学员需要获取渗透测试机(PC2)的IP地址(172.16.1.23)以及靶机(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172.16.1.24)。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执行`ifconfig`(在Linux中)或`ipconfig`(在Windows中)命令来完成,这些命令用于显示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
在渗透测试过程中,学员需要编写一个Python脚本来实现TCP端口扫描。具体来说,他们将修改位于Ubuntu Linux 32位系统 `/root` 目录下的 `tcpportscan.py` 文件。文件中有两个关键部分需要填充:
- FLAG1:原先是`socket.time.optparse`,这部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可能是与TCP连接相关的Python库或方法。在TCP扫描中,可能涉及到`socket`模块的`settimeout`函数,用于设置超时时间,`optparse`可能是用于命令行参数解析的模块,但具体如何应用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来确定。
- FLAG2:原先是`AF_INET.SOCK_STREAM`,这部分是Python中定义套接字常量的方式,`AF_INET`代表IPv4地址族,而`SOCK_STREAM`表示使用面向流的TCP协议。在端口扫描中,这些常量通常用于创建TCP套接字。
在完成脚本编写后,学员需要运行脚本扫描HTTP服务器应用程序,识别其使用的传输协议(通常是TCP)和工作端口号。然后,将填充后的FLAG1和FLAG2字符串以指定格式提交作为任务结果。
通过这个课程,学员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网络扫描技术,还能深入理解TCP/IP协议和Python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这对于任何想要从事网络安全或系统管理员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宝贵的实践经验。
358 浏览量
710 浏览量
869 浏览量
411 浏览量
522 浏览量
703 浏览量
3040 浏览量
1299 浏览量

武恩赐
- 粉丝: 56
最新资源
- Java面试深度解析:异常处理与内存机制
- J2EE开发实践指南:从正则到Spring AOP
- UML抽象概念解析与应用
- UML用户指南:建模语言参考手册
- ASP.NET编程必备:常用内置函数详解
- Windows CE .NET编程指南:中文版详解
- Oracle数据库操作手册:从8i到9i
- 8086/8088系统总线详解与时序分析
- TestDirector 8.2SP2 安装教程与注意事项
- 批处理教程:创建PPT示例与基本命令介绍
- WebLogic管理控制台详解与实践指南
- MyEclipse快速入门:JSP开发与Tomcat配置教程
- 深入理解XAML:Windows Vista的新界面语言
- AT89S51中文详细资料:低功耗高性能单片机
- FPGA VHDL设计:实现闹钟功能的电子钟实验
- **集团HRMS需求规格:高效架构与流程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