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灌河流域1950-2005年水文特性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0 下载量 1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56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变化条件下史灌河水文特性分析》由王松和冻芳芳合作完成,发表于某学术期刊。他们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专题研究项目以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支持,针对史灌河流域1950年至2005年的年降雨、年径流和年蒸发数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使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揭示了一个关键发现,即该流域的年径流和年蒸发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 论文的重点在于对史灌河水文特性变化的研究,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下。作者指出,尽管流域内的年降雨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人类建设如水库、疏浚河道等大型水利工程,以及扩大灌溉面积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这些活动导致径流量的实际增加被大幅度抵消,径流总量呈现减少。此外,史灌河流域特殊的地形特征,如上游深山区与下游丘陵平原区的对比,以及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如集中于夏季且以暴雨形式出现,也对径流变化有着显著影响。 流域内的重要站点蒋家集站数据显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1.6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68.6立方米/秒。然而,自195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治理改变了原有的水文动态,这不仅关系到淮河的防洪工作,还对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降雨径流序列的变化分析,研究者试图深入理解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和机制,这对于流域管理、水资源保护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的结论部分可能进一步讨论了如何通过改进管理策略来减轻人类活动对史灌河水文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监测和预测未来可能的趋势。 《变化条件下史灌河水文特性分析》这篇论文提供了对史灌河流域水文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深刻变化的见解,强调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理解和管理水资源挑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