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糜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457KB PDF 举报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糜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008年),作者:贾根良,代惠萍,冯佰利弘,张社奇,张嵩午,发表于《西北植物学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糜子( Panicum miliaceum L.)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使用聚乙二醇(PEG)来模拟干旱环境。实验材料选择了两个糜子品种,即'榆糜1号'和'榆糜3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干旱胁迫反应:在受到PEG模拟的干旱胁迫2天后,两种糜子幼苗的细胞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这些指标通常被用作植物应对应激情况的生物标志物。细胞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表明细胞膜受损,MDA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增加反映了氧化应激的增强。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则是植物应对干旱的渗透调节机制,以维持细胞的水分平衡。 2. 酶活性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作为植物体内的主要抗氧化酶,其活性在初期升高可能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酶的活性下降,可能是因为干旱胁迫持续,超过了植物的抗氧化能力。 3. 品种差异:在相同的PEG胁迫条件下,'榆糜3号'表现出了较'榆糜1号'更优的抗旱性。具体表现为,在10%~30%的PEG胁迫8天后,'榆糜3号'的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同时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大,这表明'榆糜3号'能更好地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并增强渗透调节。而'榆糜1号'的细胞膜系统在干旱胁迫下更容易受到伤害,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较少,显示出较弱的抗旱能力。 该研究揭示了'榆糜3号'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适应策略,其更强的抗旱能力可能归因于更有效的细胞膜保护和更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这对理解糜子的耐旱机理以及筛选和培育耐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