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信号优化结构:基于光纤自相位调制的改进设计

1 下载量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3.76MB PDF 举报
"一种全光信号优化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光通信领域中,如何通过创新设计提升全光信号处理的性能,特别是针对全光异或门的优化。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自相位调制效应的全光信号优化结构,该结构由两段色散互补的单模光纤跨段和一个相位偏移器组成。这种设计旨在解决全光信号处理过程中常见的消光比低、信号质量不佳的问题。 光纤自相位调制(SPM)是光纤中的一种非线性效应,当光脉冲通过光纤时,其自身的强度会改变光纤的折射率,从而影响光波的相位,进而导致脉冲展宽或压缩。在文中,作者深入分析了SPM效应对全光信号的影响,指出通过巧妙利用这一效应,可以实现信号的优化。 全光异或门是全光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光通信系统的逻辑操作。文章中提到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的全光异或门原理,SOA能够放大光信号,而MZI则通过干涉效应实现逻辑操作。然而,常规全光异或门的消光比通常较低,这会影响输出信号的质量和可读性。 为了改进这一点,作者使用光通信系统设计软件OptiSystem构建了全光异或门和优化结构的仿真模型。通过对10 Gb/s和40 Gb/s速率的全光异或门输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消光比分别从10 dB和9 dB显著提升至约26 dB,同时得到了高质量的输出眼图。眼图是评估数字光信号质量的重要指标,较高的消光比意味着更好的信噪比,能有效减少误码率,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全光信号优化策略,通过利用光纤的非线性特性,成功提升了全光异或门的性能,为高速光通信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可靠的解决方案。这一成果对于推动全光网络的发展,尤其是高数据速率传输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