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夏季持续降水的低频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需积分: 14 0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8.05MB PDF 举报
"江淮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 (2013年)" 本文是曹鑫、任雪娟和孙旭光三位作者在2013年发表于《气象科学》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1979年至2009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性强降水事件的低频特征。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了中国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向外长波辐射数据,通过分析低频降水事件来揭示这一区域夏季强降水的特性。 文章指出,江淮流域夏季(6月至7月)是持续性强降水的高发期。在这些降水事件期间,低层大气受到低频气旋的影响,而南海至菲律宾海区域则出现强烈的低频反气旋。这个反气旋的西侧存在向北的低频水汽输送,使得大量水汽汇聚到江淮流域,促进降水的发生。同时,850hPa高度上的低频信号分析显示,这些降水事件与黄河河套地区的低频振荡东南向传播和西北太平洋上空的低频振荡西北向传播有关。 在高层大气中,当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时,江淮流域西北侧出现强烈的低频气旋式环流,其西北侧有一个低频反气旋,这两个系统与南海-菲律宾海的低频反气旋共同构成了一条西北-东南向的低频波列。这表明低频环流系统在强降水事件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在强降水期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向移动趋势,这可能影响了降水的持续性和强度。 关键词包括“持续性强降水”、“低频振荡”和“大气环流”,表明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究降水背后的气候动力学机制。分类号P461代表了气象学领域的研究,doi:10.3969/2012jms.0165是文章的数字对象标识符,用于引用和检索。该研究对理解和预测江淮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防灾减灾工作也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