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法与0.666法的收敛性比较及MATLAB绘图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4MB PDF 举报
"该文件是谷正阳的一份作业,内容涉及数值计算和绘图的实验,主要讨论了0.618法和0.666法在最优化理论中的应用,并使用MATLAB进行分析与可视化。" 在这份作业中,谷正阳探讨了两种优化算法——0.618法和0.666法。这两种方法在最优化问题中用于寻找区间内的最优解,它们基于不同的常数进行迭代。0.618法利用黄金分割比例0.618来确定搜索区域,而0.666法则采用0.666这个比例。尽管0.666法的收敛速度理论上接近于0.618法,但由于每次迭代需要更多的采样(两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效率较低。 MATLAB作为一个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工具,被用来实施这两种方法并进行结果可视化。在分析过程中,谷正阳发现直接使用折线图展示误差(error)可能会因为误差的非平滑特性而显得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改用点图来表示,因为点图更能清晰地显示数据点,即使数据间隔不均匀,也能更好地反映指数收敛的特点。 然而,点图可能因指数函数的快速变化而显得稀疏,使得视觉判断收敛速度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对误差取对数,这样如果得到的图像是均匀的线性,就验证了理论上的指数收敛。通过线性拟合这些对数误差,可以进一步确认理论的正确性。 在实验中,他还注意到0.618法和0.666法在采样数(s)上的收敛速度差异。0.618法大约每迭代一次采样一次,收敛速度约为s,而0.666法则每迭代一次平均采样两次,其收敛速度约为s/2。同样,这些速度可以通过指数函数的拟合来验证。 最后,谷正阳指出了实验代码中存在一个小错误,即最后一个迭代点的函数值被错误地当作了解,这导致最终的拟合函数偏离理论预期。 这份作业深入研究了0.618法和0.666法的数值性能,并利用MATLAB进行了有效的实验验证,同时也展示了如何通过图形化手段优化数据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算法的收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