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第十二章翻译研究:主位推进理论在科普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0 下载量 1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202KB PDF 举报
"该文主要讨论了主位推进理论在科普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以《时间简史》第十二章的翻译为实例,分析了在段落和句群层次上如何运用这一理论来实现译文的形式和意义对等。作者认为,译者在处理科普翻译时,可以适当保留或调整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主位推进理论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注的是语篇中信息流的组织方式,即句子的主题如何从一个到另一个逐步发展,形成连贯的文本结构。在翻译过程中,这一理论为译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重构源语的信息结构,以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语境。 在科普翻译中,由于这类文本通常涉及复杂的科学概念和专业知识,保持信息的清晰性和连贯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运用主位推进理论,译者可以确保译文的逻辑顺序与原文相匹配,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科普内容。例如,在《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著作中,科学概念的解释和论证需要有条不紊地展开,主位推进模式有助于保持这种叙述的连贯性。 论文中提到的案例——《时间简史》第十二章的翻译,展示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主位推进理论。译者可能需要在保留原文主位结构的同时,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和阅读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符合汉语读者的理解需求。例如,英语倾向于先主题后评论的结构,而汉语则可能更倾向于先评论后主题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可能需要调整信息的呈现顺序。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科普翻译中的对等原则,即形式对等和意义对等。形式对等是指译文在结构、语法和风格上尽可能接近原文;意义对等则要求译文传达出与原文相同的信息内容。在主位推进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使译文既能准确传达科学知识,又能符合目标语言的语篇习惯。 这篇论文通过《时间简史》的翻译实例,揭示了主位推进理论在科普翻译中的实用价值,对于提高科普文本的翻译质量和可读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它提醒译者在处理科学内容时,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的转换,还要考虑信息结构和读者认知的适应性,以实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