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语义动作与龙书解析

需积分: 31 2 下载量 1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6.83MB PPT 举报
"《相应语义动作-编译原理-龙书》是关于编译原理的一份资料,其中重点讨论了编译器在处理语义动作时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表达式进行操作。资料中提到的‘相应语义动作’是指在编译过程中,针对源代码的特定语法结构进行的翻译规则。例如,当L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时,编译器会生成一般的赋值操作;而如果L是数组元素引用,那么编译器则会对L所指示的地址进行索引赋值。这部分内容是编译器设计的关键部分,涉及到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的概念。" 在编译原理中,编译器是一个将源代码(通常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目标代码(如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的程序。这个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如: 1. **词法分析**:识别并分割源代码中的词汇单元,如关键字、标识符、常量和运算符等。 2. **语法分析**:依据语法规则解析词汇单元,构建抽象语法树(AST),确保源代码符合编程语言的句法结构。 3. **语义分析**:在此阶段,编译器理解程序的意义,执行相应的语义动作。如题目中的描述,对于表达式S→L : = ME,编译器会根据L的类型(简单变量或数组元素)来决定生成哪种赋值操作。如果L是简单名字,直接赋值;如果L是数组元素,需要通过索引访问并赋值。 4. **中间代码生成**:编译器可能生成一种中级表示,这有助于优化和跨平台移植。中间代码可以是三元组、四元组或者其他形式,便于进一步处理。 5. **代码优化**:在生成目标代码之前,编译器可能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如删除冗余计算、常量折叠、循环展开等,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6. **目标代码生成**:最后,编译器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能理解的指令集。 教学设计方面,采用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结合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编译器的构造。课程设计不仅包含理论讲解,还有实验环节,强调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课程内容覆盖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语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等核心主题,旨在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的能力。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门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