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种提升代码清洁度的设计模式

需积分: 10 34 下载量 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0 收藏 522KB PDF 举报
《24 Patterns for Clean Code》是一本由Robert Beisert编著的书籍,于2016年1月出版,旨在提供一系列有效的编程模式和设计思想,帮助开发者编写出更快、更可靠且易于维护的代码,同时尽可能减少调试时间和内存泄露的风险。本书围绕四个核心主题展开:介绍、调试与维护、代码规范和思维模式。 1. **介绍** - "Document as you go"的理念强调边写代码边编写文档,将代码视为合同,确保读者能理解其功能。 - 使用Vi编辑器的命令保持代码一致性,如使用`:w`保存文件,`:w!`强制保存,`:e`编辑文件等。 - 记录有意义的注释,记录代码的历史变迁,但避免过度注释,保持简洁明了。 - 尊重编程语言的标准,不随意修改默认设置(如别名和变量)。 2. **调试与维护** - 倡导使用命名约定来组织代码,如通过类名反映其功能或职责。 - 强调有意义的返回类型和函数名,提高代码可读性。 - 编译时始终启用 `-g` 选项,以便于调试。 - 在处理错误而非成功场景时构建代码逻辑,避免冗余检查。 - 使用`if-else`链简化条件判断,确保边界检查的完整性。 3. **代码规范** - 遵循对象生命周期原则,创建和销毁对象时遵循特定顺序,如在创建时同步资源并在释放时解锁。 - 推崇Yin and Yang原则,每次分配内存后都有相应的释放,确保内存管理的平衡。 - 使用 `const` 关键字防止函数修改输入参数,保护数据的不变性。 - 限制迭代器的使用,仅用于遍历操作,避免意外修改数据结构。 - 头文件设计应只包含声明,不生成实际的机器代码,实现部分延迟到必要时再进行。 4. **思维模式** - 引入Niklaus Wurth的 "3-10 rule",即每个函数或方法应有不超过3个参数,且每个参数应能在10行内理解其用途。 - 注重逻辑的一致性,确保代码表达单一明确的思想,提高代码可理解和复用性。 总结来说,《24 Patterns for Clean Code》通过实用的编码技巧和设计模式,帮助程序员提升代码质量,减少维护成本,是任何软件开发人员值得参考的实践指南。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开发者可以创建出高效、健壮和易于维护的软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