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安全机制详解:从WEP到802.11i的进化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2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WLAN安全机制,包括802.11协议的安全特性,如OpenSystemAuthentication和SharedKeyAuthentication,以及WEP的数据处理流程和安全问题。此外,还介绍了802.11i标准引入的EAP认证技术和WPA、RSN、CCMP等安全改进措施。" 在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安全机制对于保护用户数据和网络资源至关重要。最初的802.11标准提供了两种链路认证方式:OpenSystemAuthentication和SharedKeyAuthentication。开放系统认证允许任何设备连接,但安全性较低;而共享密钥认证则要求设备预先设置共享密码,通常用于WEP(有线等效保密)认证。 WEP作为一种早期的安全措施,它通过CRC完整性校验算法(ICV)来确保数据帧的完整性和机密性。然而,WEP存在显著的安全缺陷,如24位的初始化向量(IV)容易重用,导致加密密钥可能被轻易破解,且不支持用户身份验证和动态密钥管理,只依赖预共享密钥,这使得WEP在现代网络安全需求面前显得脆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802.11i标准应运而生,它引入了增强的认证技术和加密算法。802.11i采用了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EAP),EAP的设计理念是支持多种认证方法和链路层协议,以提供双向认证。此外,802.11i还引入了Wi-Fi保护访问(WPA)和更先进的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 Alliance)安全规范(RSN)。RSN采用了更强大的加密算法,如计数器模式密码块链消息认证码(CCMP,基于AES),显著提高了数据加密的安全性。 WPA是802.11i标准的一个过渡解决方案,它部分实现了EAP和改进的TKIP(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旨在解决WEP的弱点,而RSN则是全面实施802.11i标准的版本,引入了更强大的加密和认证机制,如CCMP,确保了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WLAN的安全性从早期的WEP发展到802.11i及其相关标准,经历了显著的改进,以应对不断升级的网络安全挑战。通过EAP、WPA和RSN,现代WLAN能够提供更可靠的身份验证和加密服务,保护用户数据免受非法窃取和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