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巷道锚网索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技术与实践

0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6MB PDF 举报
"这篇煤炭科学技术期刊文章探讨了深部回采巷道的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作者以常村煤矿21132工作面上巷为实例,优化了巷道支护参数,包括锚杆长度2.4米,间排距0.6米,以及工字钢棚间距0.4米。现场试验结果显示,这种联合支护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提高稳定性,尤其是通过增加锚杆预应力,设置顶、底角锚杆和顶部锚索。关键词涉及围岩松动圈、锚杆支护参数、棚间距计算和联合支护技术。" 在深部回采巷道的建设中,面对全煤层的大断面和高应力环境,围岩控制是关键问题。传统的单一支护方式可能不足以抵御如此复杂条件下的围岩变形。文章提出的锚网索架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它结合了多种支护手段的优势,旨在提供更强的支撑力和适应性。 锚杆支护是巷道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度和间排距的选择直接影响支护效果。文中提出的2.4米锚杆长度设计能够更深入地嵌入围岩,提供更大的支撑范围;0.6米的间排距则可以保证锚杆分布的均匀性,提升整体稳定性。同时,工字钢棚的间距设置为0.4米,这有助于形成连续的支撑结构,防止巷道出现大范围的变形。 预应力锚杆的应用是提高支护效率的关键。通过增加锚杆的预应力,可以在巷道开挖前就预先对围岩施加压力,从而减少开挖后围岩的松弛和移动。此外,顶、底角锚杆的设置可以强化巷道边缘的支撑,防止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破坏。顶部锚索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顶板的稳定性,尤其对于高应力区,能够有效抵抗上覆岩层的压力。 围岩松动圈是指开采过程中受扰动影响的岩体范围,理解这一概念对于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至关重要。通过计算围岩松动圈,可以预测巷道周边岩石的变形趋势,从而选择合适的支护强度和深度。 联合支护技术强调的是不同支护方式的协同作用,如锚杆、网索、工字钢棚等的组合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灵活调整,实现对围岩的有效控制,降低巷道维护成本,提高开采安全性。 该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工程验证,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深部回采巷道的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对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井巷道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