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S技术在FPGA中的信号源设计

需积分: 12 0 下载量 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262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基于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和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可编程系统芯片)的信号源设计。作者王凯来自河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探讨了DDS技术在信号源设计中的应用,强调其频率转换快、输出稳定、相位连续和高分辨率的优势。DDS技术的关键在于高速数字器件,如FPGA,特别是Altera公司的EP2C20Q240C8芯片。论文中还提到了采用NiosII软核处理器来控制频率和相位的调整,实现了30-100Hz范围内、0-360度连续可调的信号源。关键词包括DDS、信号源和NiosII。" 本文研究的焦点是利用DDS技术设计信号源,DDS作为一种先进的频率合成技术,它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改变输出频率,并且保持高精度和稳定性。DDS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数字方式生成相位,然后将相位转换为频率,这使得它在频率生成和调制应用中非常有效。相较于传统的直接频率合成和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DDS提供了更灵活、更精确的频率控制。 在硬件实现上,论文选择了FPGA,尤其是Altera公司的EP2C20Q240C8型号,因为FPGA具有高速、大规模可编程性,并且有丰富的EDA工具支持。DDS的核心部分使用VHDL语言编程,并在FPGA内部实现,而系统控制部分则利用了Cyclone II系列芯片内置的NiosII软核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对频率和相位的精细调节,分辨率可达1度。 此外,文章还简要回顾了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直接频率合成,到后来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再到DDS技术,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直接频率合成虽然简单易实现,但成本高、体积大;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提高了频率稳定性和精度,但在复杂性和成本上也有所增加。 基于DDS和SOPC的信号源设计为现代通信系统提供了更高效、灵活的频率生成方案,尤其是在需要快速频率切换和高精度信号输出的场合。NiosII处理器的引入,使得系统能够实时动态调整,增加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适应性。这项工作对于深入理解DDS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