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梯度最短路径算法提升骨架提取效率

下载需积分: 17 | PDF格式 | 317KB | 更新于2024-08-11 | 124 浏览量 | 1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优化的梯度最短路径骨架提取算法,发表于2014年3月的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杨晨晖和刘聪在研究中,针对二维图像的骨架提取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他们首先计算图像的距离变换图,这是理解图像结构的重要步骤,因为它可以揭示像素之间的距离关系。接着,他们从距离图出发,构建梯度图,特别关注了0°、45°、90°和135°四个方向的梯度,以捕捉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和潜在骨架点。 通过设定阈值,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非骨架点,只保留关键的骨架特征。随后,利用轮廓法和拓扑细化技术,进一步细化并提取出所谓的“细”中脊线,这些线代表了图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元素。这些中脊线对于构建最短路径算法至关重要,它们定义了骨架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减少了算法运行的时间。 骨架提取算法一直以来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骨架的不稳定性(即骨架在图像变化时的可靠性)和连通性问题。文章借鉴了拓扑分析、几何方法、距离场理论以及广义势场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通过引入边界离散曲线演化和固定拓扑骨架概念,算法能够增强骨架的连通性和稳定性。此外,引入尺度因子和连续准则的骨架提取方法,以及基于种子生长的策略,都旨在提升骨架提取的精度和效率。 文章的核心创新在于引入梯度最短路径算法,结合距离变换和梯度信息,实现了骨架提取的优化。这种方法确保了提取出的骨架连通且精确,同时显著降低了算法的运行时间。这种优化方法对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物体识别、图像分割和图像分析任务中,能够提供更快速、准确的骨架表示。整个过程体现了对传统骨架提取算法的改进和优化,展示了作者们在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