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程序的发展历程:从DOS到Windows95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9 8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1 收藏 40KB DOC 举报
"驱动的工作原理" 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之间的重要桥梁,它们使得操作系统能够控制和管理硬件设备的功能。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DOS时期到现代操作系统,其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有所演变。 在DOS时代,驱动程序主要是通过BIOS提供的软件中断来提供服务,比如磁盘管理和键盘输入。用户需要手动配置config.sys文件来加载驱动。由于这种方式操作复杂,开发者开始将驱动程序集成到应用程序中,形成了软硬结合的程序设计。 进入Windows 3.x时期,由于Intel 80286和80386处理器的支持,Windows能够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引入了虚拟设备的概念。在这种模式下,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硬件资源,每个应用都像是在独立的“虚拟机”中运行,这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效率。 Windows 95是一个里程碑,它是一个真正的32位操作系统,结束了对DOS实模式的依赖。在这个系统中,驱动程序采用了VXD(虚拟设备驱动)模型,它们必须遵循操作系统规定的接口和规则。VXD不仅服务于硬件设备,还能虚拟出软件设备,如虚拟光驱。Windows 95引入了Ring0和Ring3的安全级别,系统进程在Ring0级别拥有最高的权限,可以自由访问所有系统资源,而普通应用程序则运行在Ring3级别,受到权限限制,不能直接访问系统资源,防止了误操作导致的系统崩溃。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驱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现代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系列,使用了WDM(Windows Driver Model)、KMDF(Kernel-Mode Driver Framework)和UMDF(User-Mode Driver Framework)等更高级的驱动模型,这些框架提供了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的驱动开发环境。驱动程序被划分为不同层次,如过滤驱动、主驱动等,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扩展硬件功能。 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涉及操作系统内核、硬件接口、安全机制等多个方面,它是操作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硬件的基础。随着技术的进步,驱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也在不断优化,以适应更复杂、多变的硬件环境和更高的系统要求。理解驱动的工作原理对于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以及硬件兼容性优化等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