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波导/槽线结构宽频带魔T设计与性能优化
需积分: 50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313KB PDF 举报
"一种共面波导/槽线结构的宽频带魔 T设计 (2009年)",作者金昊、张小苗、刘劲松,发表于《应用科技》第36卷第4期,探讨了在宽频带下设计魔 T (magic-T) 结构的可行性,采用共面波导/槽线混合结构和"双Y"型转换,实现魔 T 的平面型电路功能,具有良好的匹配、耦合度和隔离度。
正文:
在微波和射频工程领域,魔 T (magic-T) 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无源器件,常用于信号的混合、功率分配和阻抗匹配等任务。传统的魔 T 结构通常基于微带线或同轴线设计,但受限于这些传输线的带宽限制,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宽频带需求。本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方法,将共面波导 (Co-planar Waveguide, CPW) 和槽线 (Slotline) 结合,以实现更宽的工作频带。
共面波导是一种平面传输线形式,它在高频通信中广泛应用,因其结构紧凑、易于集成而受到青睐。然而,其带宽相对较窄,限制了其在宽频带系统中的应用。槽线则是一种在介质基板上开槽形成的传输线,能提供更宽的工作频带,但与微带线或其他常见传输线的接口转换通常较为复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引入了"双Y"型转换器,这种转换器能够有效地将槽线与共面波导之间进行平滑过渡,从而保持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通过精心选择电路结构,并利用微波分析软件进行仿真优化,研究人员能够在微带线和槽线的基板上构建出一种平面型的宽频带魔 T 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有限元法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进行仿真计算,确保了魔 T 结构在宽频带范围内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混合结构的魔 T 具有超过一倍频程的工作带宽,且在匹配性、耦合度和隔离度方面表现出色。这表明,采用共面波导/槽线混合结构不仅成功扩展了魔 T 的工作频率范围,还保持了其优良的性能指标。
此外,这种设计也体现了槽线作为传输线结构的独特优势,如宽频带特性、易于制造和较低的成本。因此,它在微波和射频系统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需要宽频带响应和低成本解决方案的场合。
总结起来,这篇论文提出的共面波导/槽线混合结构的宽频带魔 T 设计,是微波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为宽频带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这一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魔 T 结构在宽频带应用上的局限,还展示了槽线结构在微波组件设计中的潜力,对于未来的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9 浏览量
104 浏览量
2021-09-15 上传
104 浏览量
2021-03-10 上传
152 浏览量
111 浏览量

weixin_38518518
- 粉丝: 6

最新资源
- Linux环境下C语言编写的2048游戏详解
- spcomm:一款支持USB转串口的实用串口控件
- 使用electron.js和element-ui快速入门mysql数据库应用开发
- MRI堆分析器新工具:简化内存调试体验
- QT应用调用Notepad2打开文本文件详细教程
- Android Fragment基础使用示例
- 深入浅出Ajax开发:概念讲解与实践案例分析
- Lingon.app:简单实用的Mac启动项修改工具
- C#实现ComboBox控件美化及源码分享
- 掌握JQuery:打造出色的弹窗效果
- 探索XFile格式:沙发、杯子、马桶、凉亭模型欣赏
- MOCA项目中的松驰测试方法研究
- 光纤接续技术及光缆抢修人员培训
- LG系列PLC KGL_WIN v2.30编程软件发布
- 基于.NET的学生管理系统实现与应用
- 快速构建Android APP自动化测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