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热场分布特征与盐碱效应研究

需积分: 11 0 下载量 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1 收藏 1.05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干旱区典型绿洲热场分布的规律,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进行深入研究。作者张兆永和海米提·依米提利用Landsat 7 ETM+遥感资料的热红外波段,通过定量反演技术获取晴空状态下的夏季绿洲地表真实温度。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分析方法,如影像叠加分析、直方图比对、缓冲区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剖面线分析,来揭示绿洲热场的特征。 研究发现,绿洲热场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这体现在Moran's值为0.5489和z值为48.44上,说明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一致性,即高温区域聚集在一起,低温区域相对分散。同时,绿洲内部的局部空间分布也显示出显著的集聚现象,如盐碱地与裸地之间的对比。在相同的热力环境中,盐碱地由于其较低的热容量,温度普遍低于周围的裸地,例如,盐碱地平均温度比300米、900米和1500米缓冲区裸地的平均气温分别低0.59℃、0.44℃和0.26℃。 有趣的是,盐碱地并非均匀分布在裸地的各个区域,而是更多地集中在裸地高温区中心,而在低温区周围分布较少。这种分布格局导致裸地的平均气温整体上低于盐碱地,形成了一种从水体(21.65℃)、耕地(27.86℃)、林草地(35.59℃)、城镇(40.06℃)到裸地(42.07℃)的温度梯度,其中水体、城镇和盐碱地的温度波动较小,而耕地和林草地的温度变化较大,热力景观复杂多样。 文章指出,荒漠交错带的存在有助于缓解荒漠对绿洲的热力影响,对绿洲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整体来看,绿洲的热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不均匀性,这对于理解和管理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干旱区绿洲热场分布的新见解,也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绿洲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