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雾粒度测试与红外消光因子计算研究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7 收藏 323KB PDF 举报
"人造水雾粒度测试及红外消光因子计算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型半封闭空间内制造的人造水雾体系的粒度分布规律及其对红外辐射的散射、吸收和消光效应。通过使用喷雾激光粒度仪,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粒度分布的水雾,并利用Van Igor Hulst公式来计算不同大小水雾粒子的散射效率因子、吸收效率因子以及消光效率因子。 实验结果显示,水雾粒子的平均直径通常在5至65微米之间。在计算过程中,研究发现对于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辐射,水雾粒子的消光作用主要由散射效应决定,而不是吸收效应。这意味着红外光在遇到水雾时,更多的是通过散射而不是被水雾粒子直接吸收而减少其强度。 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当水雾粒子的直径与红外辐射的波长相近或大于波长时,消光效果会显著增强。这是因为粒子尺寸与波长相匹配时,会发生Mie散射,导致更强的散射效应。因此,对于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尤其是那些与水雾粒子大小相近的波长,水雾能更有效地消减其能量。 文章强调了3-30微米直径的水雾粒子在3-5微米和8-14微米红外辐射衰减中的关键作用。这个粒度范围的水雾粒子能够更有效地减弱红外辐射,这在红外光学系统、环境控制、冷却技术以及红外隐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雾粒子;红外散射;消光因子 文章的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分别对应于科技文献的分类和标识,便于信息检索和学科划分。文章编号则为该论文在期刊中的唯一识别码,便于追踪和引用。 该研究为理解和利用水雾在红外环境中的光学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红外探测、热管理、环境模拟等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