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m大数据处理模式详解:流批处理与Zookeeper、Supervisor部署

需积分: 10 8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2.08MB PPT 举报
本文档主要讨论了在大数据处理领域中,Strom框架的部署和运行模式,特别是在流处理与批处理之间的区别。首先,我们明确了两种主要的处理模式: 1. 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 - 批处理通常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进行集中式处理,采用"存储-处理"的方式,即先将数据保存到存储系统中,然后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批量分析。这种方式适合处理结构化数据,并且适用于对延迟要求不高的场景。 2. 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 - 流处理则是一种实时处理模型,数据以流的形式连续输入,即时处理并输出结果。它强调低延迟和高吞吐量,常用于实时监控、日志分析等场景。Strom作为实时流处理框架,它的设计特点包括直接处理数据流,没有中间存储阶段,这使得它对于实时性要求非常关键。 文档中提到了Zookeeper在Strom部署中的角色,它是分布式系统的协调服务,通过2N+1台节点的部署策略来保证集群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Supervisor负责管理worker进程,一个Supervisor默认拥有4个工作进程(worker)。每个worker又进一步分解为多个task,这些task负责具体的处理逻辑,它们可以由一个或多个executor执行,每个executor负责执行组件(spout或bolt)的一部分。 Parallelism和single-server-scale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 Parallelism指的是并行度,即一个worker可以配置多少个task或者executor。为了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和提高吞吐量,通常设置的worker数量应大于机器的物理核心数,以实现并发处理。 - Single-server-scale关注的是单机性能扩展,通过调整单个服务器上的executor数量,可以在保持整体架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优化单个节点的处理能力。 Strom的部署涉及集群设计、故障恢复机制、任务调度等多个层面,理解并合理配置这些参数对于构建高效稳定的实时流处理系统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资源限制来调整这些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数据处理性能和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