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C3D模拟: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的流固耦合分析

0 下载量 1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58MB PDF 举报
"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流固耦合分析" 在煤炭开采中,煤层底板的采动破坏特征是确保煤矿安全的重要考量因素,尤其在承压水上采煤时,底板突水问题更为显著。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运用FLAC3D数值仿真软件对采动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以山西龙矿盘道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的实际情况为案例。研究表明,当煤层被回采后,采空区底板的垂直应力呈现出“半椭圆形”分布,而底板的垂直位移则表现为“环状”模式。其中,采空区下方10米内的底板受到的采动影响尤为显著,导致塑性区形成一个平底“碗状”破坏形态。底板中部的岩体主要承受水平采动应力,易发生剪切破坏;而在采空区两端煤壁附近,底板则因支承压力而容易产生拉张破坏。 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对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王连国利用弹性理论建立力学模型,探讨了底板垂直应力的分布;李沛涛等人借助FLAC3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刘伟韬则结合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底板破坏深度。这些研究成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理论计算方面,张金才运用弹性理论推导出了水平煤层底板岩体的最大破坏深度公式,该公式考虑了煤层埋深、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底板的物理属性等因素。此外,还有经验公式用于估计采动底板破坏深度,该公式综合考虑了煤层倾角和工作面斜长。具体到2#煤层的实例,代入相关参数可以计算出理论上的破坏深度。 煤层底板的采动破坏特征分析对于预防煤矿灾害、优化开采设计和保障生产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底板的破坏模式,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细化这些分析方法,提高预测精度,以应对更深、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开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