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网络布设与接收机选择

需积分: 43 2 下载量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8.35MB PPT 举报
"接收机的选用-第六章 GPS网的布设" 本章节主要讨论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网络的布局,特别是接收机的选择及其在不同测量应用中的使用。接收机级别分为B、C、D、E四个等级,各等级在性能和功能上有所差异,例如支持的频率、观测量类型和同步观测接收机数量。 B级接收机是双频/全波长类型,能够接收L1、L2载波相位,要求至少4台同步观测接收机。C级与B级相似,但同步观测接收机数要求降低至3台。D级接收机可以是双频或单频,且仅需要L1载波相位,而E级的详细规格未具体给出,可能允许单频操作。 GNSS测量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两种方式。绝对定位是指获取地固系下的绝对坐标,而相对定位则通过测量基线向量(两点间的坐标差)来进行。GNSS技术在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布设和加密控制网、地形测绘、变形监测、地球动力学研究等。 不同类型的定位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精度需求。静态定位通常用于高精度控制测量,如国家高精度GNSS网,其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动态测量则适用于工程放样和GIS数据采集,精度需求从中等(厘米至分米级)到低(数十米至米级)不等。实时处理的GNSS技术,如RTK(Real-Time Kinematic),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实时定位,适用于精准的工程放样。 GNSS测量的实施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观测时段(观测时间间隔)、同步观测(多接收机同时观测同一组卫星)、基线向量(同步观测站点间的坐标差)的计算,以及截止高度角(限制接收卫星的最低高度角)的设定。此外,还有采样间隔(接收机两次观测之间的时间间隔)和独立基线等概念,这些都是进行GNSS测量时的重要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GNSS接收机的选择应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如精度、实时性、数据处理方式等因素来确定。在布设GNSS网时,还需要考虑作业流程、进度估算、成本估算、作业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