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分类与网络层协议详解

需积分: 19 1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2.25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网络层的深入学习,特别是聚焦于IP地址分类,属于谢希仁版的《网络协议》第五章内容。主要讨论了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的角色、因特网的网际协议IP,包括IP地址的分类、IP数据报格式、子网划分、路由选择协议以及下一代IP协议IPv6等核心概念。" 在因特网的网络层,IP地址分类是至关重要的概念。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地址用于标识主机,D类用于多播,E类则保留用于未来使用。在提供的IP地址列表中: 1. 10.2.1.1 属于A类地址,其特点是以0开头,第一段范围是0-127,后三段表示主机部分。 2. 128.63.2.100 是B类地址,前两段范围是128-191,中间一段是网络部分,最后两段是主机部分。 3. 201.222.5.64 也是B类地址,同样遵循B类地址规则。 4. 192.6.141.2 属于C类地址,前三位是192,中间一段是网络部分,最后24位是主机部分。 5. 130.113.64.16 同样是B类地址。 6. 256.241.201.10 的IP地址是无效的,因为第一段超过了A、B、C类的范围。 IP地址与硬件地址,如MAC地址,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RP来动态映射的。ARP使得网络设备能够通过IP地址找到对应的物理地址。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则是相反的过程,用于只知道物理地址而不知道IP地址的设备查找其IP地址。 IP数据报包含一个首部,记录了源和目的IP地址、TTL(Time To Live)等信息,用于在网络中传输。IP层处理数据报时,会根据转发表进行转发决策,这涉及到路由选择算法,如RIP、OSPF和BGP等。 划分子网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IP地址,通过子网掩码确定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无分类编址CIDR是子网划分的一种扩展,允许更灵活的地址分配。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用于网络诊断和异常报告。而IP组播允许单次发送数据到多个接收者,IGMP是管理组成员关系的协议。 下一代的IP协议IPv6为了解决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提供了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的基本首部简化了数据报结构,扩展首部则支持更多的功能。从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包括双栈、隧道技术等。 路由器在网际互连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执行转发和路由选择功能,通过路由选择协议更新转发表,实现数据报在不同网络间的有效传递。路由器的结构包括路由选择处理机、路由选择协议、路由表、输入/输出端口以及交换结构。 这个资源涵盖了网络层的核心知识点,对于考研或深入理解网络原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