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协议详解:批量处理与高速传输

需积分: 32 178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5.99MB PPT 举报
"USB2.0协议深入解读,批量处理机制详解" USB2.0协议是计算机接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这7家业界巨头共同制定。它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从USB1.1的12Mbps提升到480Mbps,即60MB/s,大约是USB1.1的40倍。这种兼容性设计使得新旧设备能够无缝对接,USB2.0设备可以在USB1.1接口上运行,反之亦然,但速度会受限于最慢的接口标准。 USB协议的核心在于通信流的管理,其中批量处理(Bulk Transfer)是关键的事务类型之一。批量处理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错误检测和重试机制,确保主机与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批量处理包含了三个阶段:令牌(Token)阶段、数据(Data)阶段和握手(Handshake)阶段。如图所示,在某些特定的流控制或停止情况下,数据阶段可能会被握手阶段替代,导致没有数据实际被传送,这样的情况常见于高速操作的设备中。 批量处理的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 令牌阶段:主机通过发送令牌包来发起数据传输请求,令牌包包括端点地址和传输方向信息,指示哪个设备的哪个端点应该接收或发送数据。 2. 数据阶段:如果设备准备好接收数据或有数据要发送,就会进入数据阶段。设备根据令牌包的指示,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可以携带一定量的数据,并且可能包含多个数据包以完成整个事务。 3. 握手阶段:在数据传输后,设备或主机通过发送确认或否定的握手包来确认数据是否正确接收。例如,ACK表示数据已正确接收,NAK表示数据未接收成功,要求重传,STALL表示设备当前无法处理更多数据。 批量处理的这种机制允许USB系统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例如打印机、扫描仪和硬盘驱动器等大容量数据传输场景。同时,握手包的存在使得系统能够在出现错误时进行纠正,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USB2.0协议还规定了端点(Endpoints)的概念,每个USB设备有若干独立的端点,它们是主机和设备通信的逻辑终点。端点号是设备内部分配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数据传输路径。这些端点通过管道(Pipes)进行通信,管道可以视为简化通信流程的抽象概念,帮助理解USB系统中信息的传输过程。 USB2.0规范不仅描述了总线属性,还包括了协议定义、处理类型、总线管理和编程接口,为设备设计和构建提供全面指导。这一规范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外设间的高速通信,使得各种设备如摄像头、音频设备、移动存储等能够快速、稳定地与主机交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