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宇轩的Linux与IA-32实验报告:缓冲区溢出攻击实战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1MB PDF 举报
本次实验主要围绕"缓冲区溢出攻击"展开,旨在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生岳宇轩(学号19020011038)学习和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命令、程序开发环境以及反汇编工具obnjump和调试指令gdb的使用。实验内容涉及到IA-32架构下函数调用规则和栈结构的理解。 实验的第一部分强调了对Linux操作系统的熟悉,包括常用命令如objdump和gdb的运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工具,以便在后续的攻击实验中分析和定位代码执行过程。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重点落在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实战演练上。实验设置了五个难度等级的挑战,从smoke(level0)到nitro(level4),逐步递增。每个级别都涉及不同的攻击目标和策略: 1. smoke(level0):这是基础级,攻击者需构造一个78字节的字符串,其中包含buf缓冲区的长度、覆盖ebp(基址指针)和返回地址,使其指向smoke函数地址。 2. fizz(level1):在此阶段,攻击者不仅要溢出,还需要传递一个参数(cookie)。攻击字符串设计时,除了溢出,还要用fizz函数的地址替换返回地址,并正确放置cookie值。 3. bang(level2):实验者需要确保不会导致程序跳转到特定的错误地址,这可能涉及到对程序逻辑的深入理解。 4. boom(level3):难度升级,可能涉及到更复杂的条件判断和控制流的调整,以实现攻击目标。 5. nitro(level4):这是最高难度,可能是包含复杂条件判断、数据结构利用或利用内核漏洞的高级攻击。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反汇编知识来理解汇编代码,查看内存中的信息,以及通过gdb进行调试来实现攻击。此外,实验还着重于提高对IA-32函数调用规则和栈结构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对理解和防御此类安全威胁至关重要。 此次实验不仅是对操作系统技能和编程能力的测试,更是对逆向工程和安全防范思维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编程和安全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