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发送时延与信道带宽解析

需积分: 12 3 下载量 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91KB PPT 举报
"发送时延-计算机网络ppt1"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点的独立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发送时延是计算机网络中衡量数据传输效率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它是指数据块从节点进入传输介质,即从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的计算公式为: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 / 信道带宽(比特/秒)。这里的数据块长度指的是要发送的数据总量,而信道带宽则表示数据在信道上能够以多快的速度进行传输。这个时延直接影响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通常在设计网络系统时需要考虑优化这一参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主机承担数据处理和通信双重任务,导致主机负担过重且线路利用率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前端处理机,它专门负责通信任务,让主机专注于数据处理,同时引入了集中器来节省通信成本。 第二阶段,计算机通信网络开始兴起,以美国的ARPANET为代表,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分组),在网络中独立传输,这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和网络效率。每个节点都可以既是发送者也是接收者,网络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计算机网络的其他主要性能指标还包括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等。传播时延是数据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信号速度和传输距离。处理时延是指数据在结点中被处理的时间,包括路由器或交换机对数据包的检查、转发等操作。排队时延则是由于多个数据包在同一结点等待处理而产生的额外延迟。 ISO/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是描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两种重要框架。ISO/OSI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如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传输,而应用层则处理用户的应用需求。TCP/IP模型则简化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更侧重于实际网络操作。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成、性能指标以及体系结构对于理解网络原理和技术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设计和优化网络系统,也有利于解决网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