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科大计算机网络第一课:互联网概述与交换方式详解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4KB MD 举报
本章节主要探讨了湖科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第一章内容,涵盖了因特网的概述、三种交换方式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 1. 因特网的概述 因特网(Internet)是由多个独立的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形成的一个全球性网络,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其基本构成包括边缘部分,即用户主机,负责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则是路由器和众多网络,它们提供了连通性和数据交换服务。互联网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跨越地理范围的信息传输。 2. 三种交换方式 - 分组交换: 这种方式下,发送方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优点包括提高信道利用率、简化存储管理和加速传输,但缺点是可能导致转发时延,且可能存在数据报服务中的失序和丢失问题,以及虚电路服务的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释放过程。 - 报文交换: 报文在整个网络中逐段转发,直到达到目的地。这种方式实时性强,但资源浪费较大,不适合实时应用。 - 电路交换: 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确保数据连续传输,适用于对延迟和丢包敏感的应用,如电话系统。 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被定义为由通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连接而成的系统。按覆盖范围可分为: - WAN(广域网):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大型网络,如国际互联网。 - MAN(城域网):服务于城市区域的网络,如大学校园网。 - LAN(局域网):较小范围内的网络,如办公室内部网络。 - PAN(个域网):个人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如蓝牙或Wi-Fi。 按拓扑结构分类,有: - 总线型:所有节点连接到同一条共享线路。 - 星型:中央设备连接各个节点,易于管理。 - 网状型:多对多连接,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 环形:数据沿环形路径传输,适合小型低延迟网络。 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比特率): 表示数据传输的速度,单位是比特每秒 (b/s)。 - 带宽: 单位时间内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速率单位相同。 -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 - 时延: 数据包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受报文头部影响。计算时考虑分组数量和首部大小。 - 时延带宽乘积: 是衡量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的最大数据包延迟和可用带宽的乘积。 - 往返时间(RTT): 数据包从发出到接收回程所需的时间,包括发送、传播和接收时间。 -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衡量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这些概念和技术是理解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和设计的关键要素,它们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也是实际网络工程和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后续的学习中,会深入研究这些概念在具体网络协议和应用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