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方法探索:基于因果图的案例分析

需积分: 33 3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729K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一篇关于黑盒测试方法中因果图法的案例分析,主要讲解如何使用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案例涉及到一个自动售货机软件,该软件能够处理1元5角的硬币购买饮料,或者投入2元硬币并退还5角找零。" 在软件测试中,黑盒测试方法主要关注软件的功能行为,而不涉及其内部实现。因果图法是一种在黑盒测试中广泛使用的工具,用于设计测试用例,尤其适用于处理输入条件的组合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的目的是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的输入组合,以发现潜在的错误。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核心思想是从规格说明书中找出输入条件(原因,Ci)和预期的输出结果(结果,Ei),然后通过因果图将这些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可视化。因果图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状态,可以取值0或1,分别表示状态不出现或出现。图中通过特定符号表示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如恒等、非、或、与等。 1. 恒等关系:如果原因c1为1,则结果e1也为1;如果c1为0,则e1为0。 2. 非关系:如果原因c1为1,则结果e1为0;如果c1为0,则e1为1。 3. 或关系:如果原因c1、c2、c3中有任意一个为1,则结果e1为1;如果全部为0,则e1为0。 4. 与关系:如果原因c1和c2都为1,则结果e1为1;否则,e1为0。 在实际应用中,输入条件之间可能还存在约束条件,这些约束必须在因果图中体现,以确保生成的测试用例是有效的。例如,对于自动售货机的案例,可能存在如下约束:用户不能在没有投入足够金额的情况下选择饮料,或者选择了饮料后不应再接受额外的硬币等。 使用因果图法有以下优点: - 易于理解:因果图直观地展示了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使得非技术人员也能理解测试用例的设计。 - 完全性:通过转换为判定表,可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的输入组合,减少遗漏。 - 灵活性:可以轻松处理复杂的逻辑条件和约束,适应多种复杂场景。 在上述的自动售货机案例中,我们可以根据输入条件(如投入的硬币金额、选择的饮料类型)和输出结果(如饮料是否送出、找零是否正确)来绘制因果图,并将其转化为判定表,进而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例如,测试用例可能包括:投入1元5角购买可乐、投入2元购买红茶并检查找零、未投入足够金额时尝试购买等,以此确保自动售货机软件的正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