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中的用户定义完整性

需积分: 18 1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528KB PPT 举报
"本资源是关于数据库课件的,重点讲解了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这一概念。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特定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了具体应用的数据语义要求。例如,成绩分数需在0~100之间。此外,课件还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关系的完整性以及关系代数等内容。" 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组成部分。除了普遍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允许开发者根据特定业务需求设置额外的规则和约束。比如,在一个学生成绩系统中,规定分数字段的取值范围必须在0到100之间,这就是一个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它确保了数据的有效性,防止无效数据如负分或超过100的分数被录入。 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始于1970年E.F.Codd提出的基于关系的数学理论的关系数据模型。随后,IBM的SystemR和各种商用数据库系统如DB2、Oracle、Sybase、Informix和SQL Server相继出现,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关系数据结构是关系数据库的核心,它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组成。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域的笛卡尔积,每个元素称为元组,由多个分量(属于不同域的值)组成。关系的基数指的是元组的数量,这取决于构成关系的各域的基数。 关系操作包括选择(Selection)、投影(Projection)、并(Union)、差(Difference)、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等,这些操作允许用户以声明式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查询和更新。关系代数是一种形式化的查询语言,提供了对关系数据进行操作的抽象语法。 关系完整性约束分为几类:实体完整性要求主键字段的值不能为空;参照完整性确保引用的外键存在于被引用表的主键中;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则是上述通用规则之外的自定义约束,它可以是任何符合业务逻辑的规则,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定义和实施这些完整性约束,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提供一种统一的方式来管理数据,使得应用程序无需处理数据验证的细节,从而简化了开发过程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